《卜居》 屈原

时间:2024-02-09 11:34:01 作者:屈原

屈原既放,三年不得复见。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。心烦虑乱,不知所从。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:“余有所疑,愿因先生决之。”詹尹乃端策拂龟,曰:“君将何以教之?”屈原曰:“吾宁悃悃款款,朴以忠乎,将送往劳来,斯无穷乎?“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,将游大人以成名乎?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,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?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,将哫訾栗斯,喔咿儒儿,以事妇人乎?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,将突梯滑稽,如脂如韦,以洁楹乎?“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,将泛泛若水中之凫,与波上下,偷以全吾躯乎?宁与骐骥亢轭乎,将随驽马之迹乎?宁与黄鹄比翼乎,将与鸡鹜争食乎?“此孰吉孰凶?何去何从?“世溷浊而不清:蝉翼为重,千钧为轻;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;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吁嗟默默兮,谁知吾之廉贞!”詹尹乃释策而谢曰:“夫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;物有所不足,智有所不明;数有所不逮,神有所不通。用君之心,行君之意。龟策诚不能知此事。”

注释:

屈原放逐后思考了忠诚与名利、真实与妥协、高洁与趋炎附势之间的选择,表达了对世界混乱、谄媚者得势和贤士默默无名的不满和疑问。

大意:

屈原被放逐后感到困惑和迷茫,寻求太卜的帮助,探讨忠诚与名利、真实与妥协、高洁与趋炎附势之间的选择。

赏析:

这首诗词描绘了屈原在被放逐后的困惑和挣扎。他希望能够得到太卜的指引,来决定自己应该怎样行动。诗中通过对比和反问,表达了屈原对忠诚、真实、高洁的追求,以及对世界的不满和疑问。他思考了坚守忠诚与追逐名利、守真与趋媚、高洁与随波逐流之间的选择,表达了对世界混乱和谄媚者得势的无奈和唏嘘。整首诗词充满了思考和犹豫的氛围,展现了屈原内心的挣扎和对真实、清廉的坚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