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讳辩》 韩愈

时间:2024-02-13 05:58:02 作者:韩愈

愈与李贺书,劝贺举进士。贺举进士有名,与贺争名者毁之,曰贺父名晋肃,贺不举进士为是,劝之举者为非。听者不察也,和而唱之,同然一辞。皇甫湜曰:“若不明白,子与贺且得罪。”愈曰:“然。”律曰:“二名不偏讳。”释之者曰:“谓若言‘征’不称‘在’,言‘在’不称‘征’是也。”律曰:“不讳嫌名。”释之者曰:“谓若‘禹’与‘雨’、‘丘’与‘蓲’之类是也。”今贺父名晋肃,贺举进士,为犯二名律乎?为犯嫌名律乎?父名晋肃,子不得举进士,若父名仁,子不得为人乎?夫讳始于何时?作法制以教天下者,非周公孔子欤?周公作诗不讳,孔子不偏讳二名,《春秋》不讥不讳嫌名,康王钊之孙,实为昭王。曾参之父名晳,曾子不讳昔。周之时有骐期,汉之时有杜度,此其子宜如何讳?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?将不讳其嫌者乎?汉讳武帝名彻为通,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;讳吕后名雉为野鸡,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。今上章及诏,不闻讳浒、势、秉、机也。惟宦官宫妾,乃不敢言谕及机,以为触犯。士君子言语行事,宜何所法守也?今考之于经,质之于律,稽之以国家之典,贺举进士为可邪?为不可邪?凡事父母,得如曾参,可以无讥矣;作人得如周公孔子,亦可以止矣。今世之士,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,而讳亲之名,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,亦见其惑也。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,胜周公孔子曾参,乃比于宦者宫妾,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,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?

注释:

核心关键词注释:诗中涉及到的核心关键词有贺举进士、讳名、命名、荣誉、迷信、误解等。

大意:

诗词大意:本诗探讨了命名与荣誉之间的关系,以及人们对于讳名的迷信与误解。

赏析:

原文赏析:本诗通过贺举进士的故事,探讨了命名与荣誉之间的关系。讳名作为一种迷信,被人们过度看重,导致了对于命名的误解。诗人以古代圣贤为例,指出应当以行为来评价一个人的品德和能力,而非仅仅看重名字。同时,诗人也呼吁现代人应该摒弃对于讳名的迷信,追求真正的道德和品德修养。整首诗以对话的形式展开,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辩论,揭示了讳名的荒谬和人们的盲从。通过这样的手法,诗人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,又引发了读者对于这一话题的思考。

作者简介:

韩愈(768年-824年),字退之,河南河阳(今河南孟县)人,唐代文学家,是唐代初期重要的文化名流。韩愈的诗以豪放、慷慨、奔放见称,有“韩退之敢怒而能直”的美誉。他的散文清丽豪放,雄浑奔放,被后人称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韩愈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之一,提倡古文,反对唐代以来的骈文,主张文以载道,强调文以载道的思想和文学创作的社会责任。韩愈还是唐代文化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,他的文学批评,政治主张和教育观念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