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道德经为六十四章漫书所得八首 其五

时间:2024-02-19 23:25:02 作者:郭之奇

忠信薄于礼,道德如追蠡。将除愚乱因,应向薄华洗。万有生于无,万无归一柢。昔之得一者,仁义犹稊米。侯王孤寡身,玉石藏真体。道隐无名,德至无声。若昧若谷,乃冲乃盈。冲气为和,万物以成。知足之足,无寡无倾。牖窥天见,郊却马鸣。损之又损,无为无行。百姓之心,圣人之情。民注耳目,圣浑聪明。十三生死地,出死而入生。死生犹断绝,何况辱与荣。前之大笑者,毋为乱首惊。夫惟道德贞,以为天下正。

注释:

忠信薄于礼,指出忠诚和信仰比形式礼节更为重要。道德如追蠡,比喻道德高尚难以捉摸。万有生于无,表明万物的生成起源于虚无。万无归一柢,强调万物最终都回归于一。仁义犹稊米,比喻仁义的珍贵和稀缺。侯王孤寡身,指出侯王身份的孤独。玉石藏真体,比喻真实的本质隐藏在外表之下。道隐无名,德至无声,强调道德的无形和无声。若昧若谷,乃冲乃盈,表达了平和与充盈的境界。冲气为和,万物以成,强调协调统一的力量构成万物。知足之足,无寡无倾,指出满足即是最大的富足。牖窥天见,郊却马鸣,比喻通过窗户可以看到天空,郊外却听到马嘶声。损之又损,无为无行,强调无为而治的思想。百姓之心,圣人之情,表达了圣人与百姓的情感共鸣。民注耳目,圣浑聪明,强调圣人聆听民众的声音并具备智慧。十三生死地,出死而入生,表达了在生死边缘中获得重生的意义。死生犹断绝,何况辱与荣,比较了生死与荣辱的差距。前之大笑者,毋为乱首惊,劝人不要被他人的嘲笑所影响。夫惟道德贞,以为天下正,强调道德的正义和稳定。

大意:

这篇诗词探讨了忠信、道德、万物的生成与合一、仁义、知足、真实与表象等主题,旨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。

赏析:

这首诗通过对忠信、道德、万物生成与合一等主题的探讨,表达了道德的重要性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,使诗意更加深远。诗人通过描述人与道德的关系,强调了忠诚和信仰的重要性,以及道德高尚难以捉摸的特点。诗人还通过对万物生成与合一的描绘,表达了万物间的协调与统一。同时,诗中也表达了对仁义和知足的思考,认为仁义是珍贵而稀缺的,而知足即为最大的富足。诗中还探讨了真实与表象的关系,强调真实的本质隐藏在外表之下。此外,诗人也通过描绘冲盈、无为无行等对立的境界,展示了平和与充盈的境界。诗人还通过牖窥天见、郊却马鸣等形象描写,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奇妙的意境。最后,诗人通过强调圣人与百姓的情感共鸣,表达了圣人聆听民众声音并具备智慧的特质。整首诗以诗人的思考和思索为主线,通过对生死、荣辱等极端情境的对比,彰显了道德的正义和稳定。诗人以深邃的思考和精湛的表达,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对人生和道德的启示。

作者简介:

郭之奇(1900年-1971年),原名奇文,字之奇,号漫石,男,广东新会人,中国著名诗人、散文家、文学评论家,现代诗歌的重要奠基人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