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见月和子由

时间:2024-01-23 10:21:02 作者:苏轼

明月未出群山高,瑞光千丈生白毫。一杯未尽银阙涌,乱云脱坏如崩涛。谁为天公洗眸子,应费明河千斛水。遂令冷看世间人,照我湛然心不起。西南火星如弹丸,角尾奕奕苍龙蟠。今宵注眼看不见,更许萤火争清寒。何人舣舟临古汴,千灯夜作鱼龙变。曲折无心逐浪花,低昂赴节随歌板。青荧灭没转前山,浪飐风回岂复坚。明月易低人易散,归来呼酒更重看。堂前月色愈清好,咽咽寒螀鸣露草。卷帘推户寂无人,窗下咿哑惟楚老。南都从事莫羞贫,对月题诗有几人。明朝人事随日出,恍然一梦瑶台客。

注释:

明月未出群山高:描绘了夜晚群山高耸,明月尚未升起的景象。瑞光千丈生白毫:形容明月的光芒耀眼。一杯未尽银阙涌,乱云脱坏如崩涛:描绘了酒宴中的热闹场景。谁为天公洗眸子,应费明河千斛水:表达了对世俗的冷眼态度。遂令冷看世间人,照我湛然心不起:表达了内心的宁静和超脱。其他句子的注释请参考tag标签。

大意:

诗词描绘了明月未出时,群山高耸、瑞光耀眼的景象,以及夜晚酒宴中的热闹场景。同时,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的冷眼和内心的宁静。

赏析:

这首诗词描绘了夜晚群山高耸、明月未出的景象,瑞光千丈生白毫,形容了明月的光芒耀眼。诗中还描绘了一杯未尽银阙涌,乱云脱坏如崩涛的热闹场景。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的冷眼态度,以及内心的宁静。整首诗以咏月为主题,通过夜晚的酒宴和自然景物的描绘,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。

作者简介:

苏轼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省眉山市)人[1]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政治家、文化评论家、艺术理论家,被后世誉为“文学宗师”、“千古文宗”。他性情豪放,喜欢饮酒作诗,以豪放派词章著称。其作品包括诗、词、散文等,篇幅丰富,风格多样,涉及社会、人生、自然等多个方面,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。苏轼的诗词作品流传广泛,影响深远,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