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赤壁赋

时间:2024-01-22 17:28:01 作者:苏轼

是岁十月之望,步自雪堂,将归于临皋。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。霜露既降,木叶尽脱, 人影在地,仰见明月,顾而乐之,行歌相答。已而叹曰:“有客无酒,有酒无肴,月白风清,如此良夜何!”客曰:“今者薄暮,举网得鱼,巨口细鳞,状如松江之鲈。顾安所得酒 乎?”归而谋诸妇。妇曰:“我有斗酒,藏之久矣,以待子不时之需。”于是携酒与鱼,复 游于赤壁之下。江流有声,断岸千尺;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曾日月之几何,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。予乃摄衣而上,履巉岩,披蒙茸,踞虎豹,登虬龙,攀栖鹘之危巢,俯冯夷之幽宫。盖二客不能从焉。划然长啸,草

注释:

诗词描述了作者和两位客人在十月赏景中的欢乐游玩,分享了酒和鱼的故事。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夜晚的向往。诗中还展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,他攀登险峻的山岩,俯瞰幽深的宫殿,展现出他追求自由与高尚的精神。

大意:

诗词的大意是描述作者和两位客人在十月的美景中欢乐游玩,并分享了酒和鱼的故事。

赏析:

这首诗以描绘十月的景色为背景,通过描述作者和两位客人的活动,展现了他们在自然中的欢乐和追求。诗中刻画了自然景色的变化,如雪堂、黄泥坂、霜露、木叶、明月等,营造了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环境。作者表达了对美好夜晚的向往,同时也反映了有时享受美好时光的困难。诗中还通过对酒和鱼的描述,展示了对丰富生活的期望和渴望。最后,作者通过攀登虚构的山岩和观赏幽深的宫殿,表达了对自由和高尚精神的追求。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豪情壮志的展示,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追求。

作者简介:

苏轼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省眉山市)人[1]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政治家、文化评论家、艺术理论家,被后世誉为“文学宗师”、“千古文宗”。他性情豪放,喜欢饮酒作诗,以豪放派词章著称。其作品包括诗、词、散文等,篇幅丰富,风格多样,涉及社会、人生、自然等多个方面,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。苏轼的诗词作品流传广泛,影响深远,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