蝶恋花 送芙初南归二解 其一

时间:2024-01-31 19:04:01 作者:周之琦

帘底斜阳红一线。

怕近黄昏,不放银钓卷。

烛影西堂看又短。

金尊只讶宵来浅。

赋罢离情魂欲断。

砧杵谁家,唤起征人怨。

冷到秋心秋不管。

芙蓉却在江南岸。

注释:

核心关键词注释:帘底斜阳红一线-夕阳斜照在帘子下形成红色一线;怕近黄昏,不放银钓卷-害怕接近黄昏,不放下银钓卷;烛影西堂看又短-烛光倒映在西堂,显得很短暂;金尊只讶宵来浅-金酒杯中惊讶夜晚来得很浅;赋罢离情魂欲断-写完赋文后,离别的情感使人心魂悲伤欲断;砧杵谁家,唤起征人怨-锤砧声是哪个家庭的,唤起了征人的怨愤;冷到秋心秋不管-寒冷到了极点,秋天也不再关心;芙蓉却在江南岸-芙蓉花却在江南的岸边。

大意:

诗词大意:描述黄昏时的景色和情感。

赏析:

原文赏析:诗人通过描绘黄昏时的景色,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。夕阳斜照在帘子下,形成红色的一线,给人一种凄美的感觉。诗人害怕接近黄昏,不愿放下银钓卷,暗示了对黄昏时分的不舍与留恋。烛光倒映在西堂,显得很短暂,暗示了时光易逝,人生短暂的主题。金酒杯中惊讶夜晚来得很浅,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惊叹。写完赋文后,离别的情感使人心魂悲伤欲断,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。锤砧声唤起了征人的怨愤,表达了对战乱和离散的反思。寒冷到了极点,秋天也不再关心,传达了孤寂和冷漠的情绪。最后一句描述了江南岸的芙蓉花,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温情和希望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,展示了诗人对时光流转、离别和孤寂的思考与体验。

作者简介:

周之琦(1857年-1923年),字孟瞻,号四明山人,山东蓬莱人。晚清著名诗人、教育家、政治家。他是中国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先驱,也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。周之琦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,自幼聪慧,喜好文学。他在诗词方面有深厚的造诣,与梁启超、谭嗣同等人并称为晚清四杰。周之琦致力于教育事业,他曾创办过多所学校,积极推动教育改革。他还参与了政治活动,支持维新变法,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周之琦的诗词作品以清新自然、豪放洒脱为特点,常以山水、花鸟为题材,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。他的作品被誉为“四明派”诗歌的代表之一。周之琦于1923年逝世,享年67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