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壁赋

时间:2024-01-19 10:20:25 作者:苏轼

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。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举酒属客,诵明月之诗,歌窈窕之章。少焉,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。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。纵一苇之所如,凌万顷之茫然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,而不知其所止;飘飘乎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。(冯 通:凭)于是饮酒乐甚,扣舷而歌之。歌曰:“桂棹兮兰桨,击空明兮溯流光。渺渺兮予怀,望美人兮天一方。”客有吹洞箫者,倚歌而和之。其声呜呜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;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舞幽壑之潜蛟,泣孤舟之嫠妇。苏子愀然,正襟危坐而问客曰:“何为其然也?”客曰:

注释:

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。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举酒属客,诵明月之诗,歌窈窕之章。少焉,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。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。纵一苇之所如,凌万顷之茫然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,而不知其所止;飘飘乎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。于是饮酒乐甚,扣舷而歌之。歌曰:“桂棹兮兰桨,击空明兮溯流光。渺渺兮予怀,望美人兮天一方。”客有吹洞箫者,倚歌而和之。其声呜呜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;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舞幽壑之潜蛟,泣孤舟之嫠妇。苏子愀然,正襟危坐而问客曰:“何为其然也?”客曰:

大意:

壬戌之秋,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,感叹自然之美。

赏析:

壬戌之秋,苏子与客在赤壁下泛舟游玩。清风送来,水面平静。举起酒杯,吟诵着关于明月的诗歌,歌颂着婉约的章节。片刻后,月亮从东山上升起,在斗牛之间徘徊。白露横铺在江面上,水光与天相接。纵使一根芦苇漂浮在水上,也能凌驾于万顷泽地之上而茫然无知。宛如冯虚驾风般浩浩荡荡,却不知何处驻足;宛如遗世独立一般飘飘荡荡,羽化登仙。于是他们欢乐地饮酒,敲舷而歌唱。歌曰:“桂木做的船桨,兰草做的船舷,击打着空明,顺着流光。渺渺茫茫,我心中怀着对美人的思念,她就像天空一般遥远。”有一位客人吹起洞箫,倚着歌声和他合奏。那声音呜呜地流淌,像怨恨,像倾慕,像哭泣,像倾诉;余音袅袅,缠绵不绝。他们舞动着幽深峡谷中的潜龙,泣泪的孤舟之妇。苏子忧虑地问客人:“为何会这样呢?”客人答道:

作者简介:

苏轼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省眉山市)人[1]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政治家、文化评论家、艺术理论家,被后世誉为“文学宗师”、“千古文宗”。他性情豪放,喜欢饮酒作诗,以豪放派词章著称。其作品包括诗、词、散文等,篇幅丰富,风格多样,涉及社会、人生、自然等多个方面,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。苏轼的诗词作品流传广泛,影响深远,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