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稼说送张琥》 苏轼

时间:2024-02-20 05:36:02 作者:苏轼

曷(盍)尝观于富人之稼乎?其田美而多,其食足而有余。其田美而多,则可以更休,而地力得全;其食足而有余,则种之常不后时,而敛之常及其熟。故富人之稼常美,少秕而多实,久藏而不腐。今吾十口之家,而共百亩之田。寸寸而取之,日夜以望之,锄、铚 、耰、艾,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,而地力竭矣。种之常不及时,而敛之常不待其熟。此岂能复有美稼哉?古之人,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。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,以待其成者,闵闵焉,如婴儿之望之长也。弱者养之,以至于刚;虚者养之,以至于充。三十而后仕,五十而后爵。信于久屈之中,而用于至足之后;流于既溢之余,而发于持满之末。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,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。吾少也有志于学,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,吾子之得,亦不可谓不早也。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,而众已妄推之矣。呜呼!吾子其去此,而务学也哉!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,吾告子止于此矣。子归过京师而问焉,有曰辙、子由者,吾弟也,其亦以是语之。

注释:

田地美丽: 形容富人的田地景致优美; 丰富: 富人的田地产量充足; 食物充足: 富人的食物供应充足; 土地贫瘠: 我们家的土地贫瘠无法种植出好的庄稼; 收获不成熟: 我们的庄稼收获时还未成熟

大意:

富人的田地美丽丰富,食物充足,但我们家的田地贫瘠、收获不成熟。

赏析:

这首诗描绘了富人的田地美丽丰富,食物充足而有余的情景。相比之下,诗人自己的田地贫瘠,种植时间不合适,导致收获时还未成熟。诗中反映了古人的智慧和养育自己的态度,认为古人能够在逆境中坚持信念,在满足后才展现自己的能力。

作者简介:

苏轼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省眉山市)人[1]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政治家、文化评论家、艺术理论家,被后世誉为“文学宗师”、“千古文宗”。他性情豪放,喜欢饮酒作诗,以豪放派词章著称。其作品包括诗、词、散文等,篇幅丰富,风格多样,涉及社会、人生、自然等多个方面,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。苏轼的诗词作品流传广泛,影响深远,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