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食帖

时间:2024-01-23 13:31:01 作者:苏轼

一曰:“自我来黄州,已过三寒食,年年欲惜春,春去不容惜。今年又苦雨,两月秋萧瑟。卧闻海棠花,泥污燕支雪。闇中偷负去,夜半真有力。何殊病少年,病起头已白。”二曰:“春江欲入户,雨势来不已。小屋如渔舟,蒙蒙水云里。空庖煮寒菜,破灶烧湿苇。那知是寒食,但见乌衔纸。君门深九重,坟墓在万里。也拟哭途穷,死灰吹不起”。(版本一)(一曰:“自我来黄州,已过三寒食,年年欲惜春,春去不容惜。今年又苦雨,两月秋萧瑟。卧闻海棠花,泥污燕脂雪。闇中偷负去,夜半真有力。何殊病少年,病起头已白。”二曰:“春江欲入户,雨势来不已。小屋

注释:

黄州:地名,诗中的地点;三寒食:寒食节过了三次;春:春天的象征;雨:雨水连绵;两月秋萧瑟:两个月的秋天凄凉寂寥;海棠花:春天的花朵;泥污燕支雪:春雨中泥泞的梨花;闇中:黑暗中;夜半:深夜;病少年:年少时患病;白:头发已经白了;春江:春天的江水;入户:流入家中;小屋:简陋的房屋;渔舟:像渔船一样的小屋;水云:水的云雾;空庖:空的厨房;寒菜:寒食节的菜肴;破灶:破旧的灶台;湿苇:湿漉漉的芦苇;寒食:寒食节;乌衔纸:乌鸦嘴衔着纸;君门:君主的门;九重:九重宫阙;坟墓:墓地;万里:遥远的距离;哭途穷:哭得路已经走到尽头;死灰吹不起:死灰无法再燃起

大意:

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珍惜与无力感,描述了黄州的寒食节和春雨的情景。

赏析:

这首诗通过描写黄州的寒食节和春雨的情景,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珍惜与无力感。作者已经度过了三次寒食,每年都希望能珍惜春天,但春天来了却无法珍惜。今年又遭遇苦雨,两个月的秋天无比凄凉。作者躺在床上听到海棠花的香气,却见到泥泞的梨花。在黑暗中偷偷地背负离去,深夜时分有真正的力量。作者觉得自己和其他病弱的年轻人并无不同,病发时头发已经变白。春江想要流入屋内,雨势却不停止。小屋如同渔船,被迷雾所笼罩。空的厨房煮着寒菜,破旧的灶台烧着湿漉漉的芦苇。不知道这是寒食节,只看到乌鸦衔着纸。君主的门深深地隐藏着,坟墓则遗在万里之外。作者也想为途穷而哭泣,但死灰已经无法再燃起。

作者简介:

苏轼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省眉山市)人[1]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政治家、文化评论家、艺术理论家,被后世誉为“文学宗师”、“千古文宗”。他性情豪放,喜欢饮酒作诗,以豪放派词章著称。其作品包括诗、词、散文等,篇幅丰富,风格多样,涉及社会、人生、自然等多个方面,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。苏轼的诗词作品流传广泛,影响深远,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