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震

时间:2024-01-29 20:58:02 作者:蒲松龄

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,地大震。余适客稷下,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。忽闻有声如雷,自东南来,向西北去。众骇异,不解其故。俄而几案摆簸,酒杯倾覆;屋梁椽柱,错折有声。相顾失色。久之,方知地震,各疾趋出。见楼阁房舍,仆而复起;墙倾屋塌之声,与儿啼女号,喧如鼎沸。人眩晕不能立,坐地上,随地转侧。河水倾泼丈余,鸡鸣犬吠满城中。逾一时许,始稍定。视街上,则男女裸聚,竞相告语,并忘其未衣也。后闻某处井倾仄,不可汲;某家楼台南北易向;栖霞山裂;沂水陷穴,广数亩。此真非常之奇变也。有邑人妇,夜起溲溺,回则狼衔其子。妇急与狼争。狼一缓颊,妇夺儿出;携抱中。狼蹲不去。妇大号。邻人奔集,狼乃去。妇惊定作喜,指天画地,述狼街儿状,己夺儿状。良久,忽悟一身未着寸缕,乃奔。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,同一情状也。人之惶急无谋,一何可笑!

注释:

康熙七年: 诗中的时间标志,指的是康熙年间的某一年份。 六月十七日: 诗中的时间标志,指的是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这一天。 地震: 诗中描写的自然灾害现象,地面发生震动。 震声如雷: 描述地震时传来的声音,声音强烈而响亮。 几案摆簸: 地震造成桌子晃动,几案上的物品摇摆不定。 酒杯倾覆: 地震造成酒杯倾倒,酒液洒落。 屋梁椽柱错折: 地震造成房屋的梁和柱子断裂、变形。 墙倾屋塌: 地震造成房屋倾斜、倒塌。 喧如鼎沸: 地震引起人们的惊恐和喧哗声,像是热闹的市场一样。 人眩晕不能立: 地震造成人们头晕目眩,无法站立。 河水倾泼: 地震引起河水溢出,泼洒一地。 鸡鸣犬吠: 地震引起鸡鸣犬吠声,充满了整个城市。 男女裸聚: 地震造成人们惊慌失措,裸体聚集在一起。 忘其未衣: 地震引起人们惊恐,甚至忘记穿衣服。 井倾仄: 地震导致某处井口倾斜,无法汲水。 楼台南北易向: 地震造成楼台的方向改变,南北方向发生变化。 栖霞山裂: 地震引起栖霞山发生裂缝。 沂水陷穴: 地震导致沂水产生沉陷,形成大面积的坑洞。 邑人妇: 地震时一个城里的妇女。 狼衔其子: 妇女的孩子被狼咬住。 邻人奔集: 周围的邻居听到妇女的呼叫声,纷纷前来帮助。 人之惶急无谋: 地震引起人们的惊慌和无法冷静思考的状态。

大意:

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,地震发生,引起人们的恐慌和不解,造成了巨大的破坏。

赏析:

这首诗描绘了康熙七年发生的一次大地震,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和不解。地震时,房屋倾斜、倒塌,酒杯倾覆,人们眩晕不能立,河水倾泼,鸡鸣犬吠声充斥城市。人们惊恐失措,甚至忘记穿衣服,裸体聚集在一起。此外,诗中还描写了一个妇女与狼争夺孩子的情景,以及周围邻居的帮助。整首诗通过描绘地震的破坏和人们的惊慌,展现了人类在灾难面前的惶急无谋。

作者简介:

蒲松龄(1640年-1715年),字士龄,号笠泽,山东淄博人,清代作家、文学评论家、文学史学家,尤以撰写《聊斋志异》而知名。蒲松龄所著的《聊斋志异》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短篇小说集之一,作品风格恢宏奇特,富有奇幻色彩,揭示了社会现象和人性的黑暗面。此外,蒲松龄还著有《笔谈》、《醒世恒言》等著作,对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