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臧哀伯谏纳郜鼎》 左丘明

时间:2024-02-09 07:09:02 作者:左丘明

夏四月,取郜大鼎于宋,纳于大庙,非礼也。臧哀伯谏曰:“君人者,将昭德塞违,以临照百官;犹惧或失之,故昭令德以示子孙。是以清庙茅屋,大路越席,大羹不致,粢食不凿,昭其俭也;衮冕黻珽,带裳幅舄,衡紞纮綖,昭其度也;藻率鞞鞛,鞶厉游缨,昭其数也;火龙黼黻,昭其文也;五色比象,昭其物也;钖鸾和铃,昭其声也;三辰旂旗,昭其明也。夫德,俭而有度,登降有数。文物以纪之,声明以发之,以临照百官,百官于是乎戒惧,而不敢易纪律。今灭德立违,而置其赂器于大庙,以明示百官。百官象之,其又何诛焉?国家之败,由官邪也;官之失德,宠赂章也。郜鼎在庙,章孰甚焉?武王克商,迁九鼎于雒邑,义士犹或非之,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。其若之何?”公不听。

注释:

核心关键词注释:夏四月-夏季的四月;郜大鼎-古代礼器之一;大庙-宗庙的称呼;非礼-不符合礼仪;臧哀伯-谏臣的名字;君人-君主;昭德-展示德行;塞违-阻止违背;临照百官-引导百官;清庙-整洁的宗庙;茅屋-用茅草搭建的房屋;大路-宽阔的道路;越席-不使用华丽的坐垫;大羹-丰盛的饭菜;粢食-粗糙的食物;昭其俭-展示俭朴;衮冕黻珽-君主的礼服;带裳幅舄-华丽的鞋子;衡紞纮綖-装饰华美的衣物;昭其度-展示庄重;藻率鞞鞛-装饰华丽的头饰;鞶厉游缨-装饰华丽的带子;昭其数-展示规模;火龙黼黻-装饰华美的饰品;五色比象-多彩多样的装饰;昭其物-展示物质;钖鸾和铃-悦耳的声音;昭其声-展示声音;三辰旂旗-明亮的旗帜;昭其明-展示光明;德-德行;俭-俭朴;度-度量;登降-升高降低;数-节奏;文物-用来记录的物品;声明-宣扬;百官-各级官员;戒惧-戒备害怕;易纪律-轻易违背纪律;灭德立违-废除德行并立起违背的行为;赂器-贿赂之物;示百官-展示给百官看;象之-类似于;何诛焉-何罪之有;国家败-国家的败亡;官邪-官吏的邪恶;官失德-官吏失去德行;宠赂章-宠赂的行为;郜鼎在庙-将郜鼎放置在庙中;章孰甚焉-更加糟糕;武王克商-周武王灭商朝;迁九鼎于雒邑-将九鼎迁至雒邑;义士-有道德的人;昭违乱之赂器-违背纪律的贿赂之物;若之何-怎么办;公不听-君主不听取劝谏

大意:

诗词大意:夏季的四月,取得了郜大鼎并放置在大庙中,这是一种不符合礼仪的行为。臧哀伯劝谏君主说:“君主应该展示德行以引导百官,而担心可能会失去德行,所以要显扬令德以示给子孙后代。因此,清庙使用茅屋,大路越席,大羹不致,粢食不凿,显扬了俭朴之风;衣冠服饰整齐,裳幅舄鞋整洁,衡紞纮綖装饰庄重,显扬了庄重之风;盛装整齐,鞞鞛鞶厉游缨装饰华丽,显扬了规模之风;火龙黼黻装饰华美,显扬了文饰之风;五色比象装饰多样,显扬了物质之风;钖鸾和铃装饰声音悦耳,显扬了声音之风;三辰旂旗装饰明亮,显扬了光明之风。德行应该俭朴并有度量,登高下低有节奏。文物用来记录之,声明用来宣扬之,以引导百官,百官因此戒惧,不敢轻易违背纪律。现在废除德行并立起违背的行为,还将贿赂之物放置在大庙中,以示给百官看。百官看了之后,又有何理由去惩罚呢?国家的败亡源于官吏的邪恶;官吏失去了德行,滋生了宠赂的行为。郜鼎放置在庙中,这个行为更加糟糕。就像武王灭商后将九鼎迁至雒邑,义士都对此表示反对,更何况是将违背纪律的贿赂之物放置在大庙中。君主对此置若罔闻。”君主没有听取劝谏。

赏析:

原文赏析:这首诗通过描写夏季的四月,取得郜大鼎并放置在大庙中的不合礼仪的行为,表达了臧哀伯谏谏君主的观点。臧哀伯认为君主是应该展示德行以引导百官的,而君主却将违背德行的贿赂之物放置在大庙中,这是非常错误的行为。他通过列举清庙茅屋、大路越席、大羹不致、粢食不凿等一系列俭朴之风和衮冕黻珽、带裳幅舄、衡紞纮綖等一系列庄重之风来强调德行应该俭朴并有度量。他认为文物应该用来记录德行,声明应该用来宣扬德行,以引导百官。百官看了之后,会戒惧并不敢轻易违背纪律。然而现在却废除了德行并立起违背的行为,还将贿赂之物放置在大庙中,这样做只会导致国家败亡。他指出国家败亡源于官吏的邪恶,而官吏失去德行则滋生宠赂的行为。他以郜鼎放置在庙中作为例子,认为这个行为更加糟糕。就像武王灭商后将九鼎迁至雒邑,义士都对此表示反对,更何况是将违背纪律的贿赂之物放置在大庙中。然而君主却对此置若罔闻,不听取臧哀伯的劝谏。这首诗词通过对君主行为的批评,表达了臧哀伯对德行的重视和对权力滥用的警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