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新城道中二首》 苏轼

时间:2024-02-21 09:33:01 作者:苏轼

东风知我欲山行,吹断檐间积雨声。岭上晴云披絮帽,树头初日挂铜钲。野桃含笑竹篱短,溪柳自摇沙水清。西崦人家应最乐,煮芹烧笋饷春耕。身世悠悠我此行,溪边委辔听溪声。散材畏见搜林斧,疲马思闻卷旆钲。细雨足时茶户喜,乱山深处长官清。人间岐路知多少,试向桑田问耦耕。

注释:

东风-指春天的到来;山行-指作者的旅行;檐间积雨声-指雨声的消失;晴云-指天气晴朗;絮帽-指山上的云雾;初日-指日出;挂铜钲-指在树上挂上风铃;野桃-指野生的桃树;含笑-指桃花的开放;竹篱-指用竹子搭建的篱笆;溪柳-指溪水旁的柳树;摇沙-指溪水的流动带走沙土;水清-指溪水清澈;西崦人家-指在西崦的人家;煮芹-指烹饪芹菜;烧笋-指烹饪竹笋;饷春耕-指为春耕提供粮食

大意:

诗词描述了作者对山行的渴望和风雨声音的断绝,以及在山上欣赏美景的喜悦。

赏析:

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山行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。诗中以东风为引子,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期盼。接着描述了在山上欣赏晴朗天空和初日升起的美景,以及树上挂着的铜钲,增添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氛围。诗中还描绘了野桃含笑、竹篱短、溪柳摇沙等自然景观,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。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和农耕的思考,探讨了人生的选择和人生的意义。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,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感悟。

作者简介:

苏轼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省眉山市)人[1]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政治家、文化评论家、艺术理论家,被后世誉为“文学宗师”、“千古文宗”。他性情豪放,喜欢饮酒作诗,以豪放派词章著称。其作品包括诗、词、散文等,篇幅丰富,风格多样,涉及社会、人生、自然等多个方面,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。苏轼的诗词作品流传广泛,影响深远,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