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侯论

时间:2024-01-19 10:20:44 作者:苏轼

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,必有过人之节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,匹夫见辱,拔剑而起,挺身而斗,此不足为勇也。天下有大勇者,卒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怒。此其所挟持者甚大,而其志甚远也。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,其事甚怪;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,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。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,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;而世不察,以为鬼物,亦已过矣。且其意不在书。当韩之亡,秦之方盛也,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。其平居无罪夷灭者,不可胜数。虽有贲、育,无所复施。夫持法太急者,其锋不可犯,而其势未可乘。子房不忍忿忿之心,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

注释:

豪杰之士指具有过人之节的人,人情不能忍则是指那些不能容忍侮辱的人,天下有大勇者则指那些不惧临敌的人,夫子房受奇怪书是指子房接受了一本奇怪的书,而有隐君子试之则是指有一位隐居的君子出来测试子房。世人不察则表示世人对此一无所知,以为鬼物。

大意:

诗词描述了豪杰之士的高尚品质和勇敢精神,以及世人对此的误解。

赏析:

这首诗词描绘了豪杰之士的高尚品质和勇敢精神。豪杰之士必须具备过人之节,当人情无法忍受时,他们会挺身而起,拔剑斗争。然而,真正的大勇者不会被突如其来的困难所惊吓,也不会因无故的冲突而生气。他们胸怀广阔,志向远大。夫子房接受了一本来自圯上老人的奇怪书,这件事非常奇怪;然而,也有可能是秦朝时有一位隐居的君子出来测试夫子房。观察那些微小的迹象,可以看出这些圣贤互相警戒。然而,世人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,他们把这些看作是神秘的事物,其实已经过时了。而且,这本书的意义并不在于书本身。当韩国灭亡,秦国正处于强盛时期,它用刀、锯、鼎、镬来对待天下的士人。平时没有犯罪的人被无数地消灭。即使有贲、育这样的英雄也无法幸免。那些执行法律过于严厉的人,他们的威力是无法抵挡的,而且他们的势力还没有到可以被利用的地步。子房忍受不了愤怒的心情,凭借着一个普通人的力量,在一次打击中发泄出来。

作者简介:

苏轼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省眉山市)人[1]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政治家、文化评论家、艺术理论家,被后世誉为“文学宗师”、“千古文宗”。他性情豪放,喜欢饮酒作诗,以豪放派词章著称。其作品包括诗、词、散文等,篇幅丰富,风格多样,涉及社会、人生、自然等多个方面,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。苏轼的诗词作品流传广泛,影响深远,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。